#TIFF25# 可以刷抖音短视频看的东西为什么要让我坐两个半小时(甚至可以直接报出几个拍过类似剧情和风格的号:鬼哥,陈翔六点半….)不是只要荒诞喜剧黑色幽默了物质基础(作为任何批判意识的必要条件)都可以随意生造——造纸厂蓝领工人通通住独栋豪宅大院却因失业陷入极致焦虑——要是把角色行业改为以博士学位为门槛、非升即走的学术界,这个no other choice的心态和逐个谋杀竞争者的行为还有基本的可读性,目前只能看出朴赞郁对劳动剥削和AI时代失业问题的关心远不及顺直中年男的婚姻危机和性焦虑罢了。
#TIFF50 我觉得不如预期。好看是好看的,热闹,有笑点,莫扎特23号钢协更是神来之笔,但只是平常的好看,不是朴赞郁式的变态的好看,甚至可以说比前段时间看的《云》也就差不多或者好一点而已,这要是今年最佳只能证明今年横向太弱了。(不过可能成为 b 小将在后姜文时期新的宝典?)但当然也可能因为我作为前老中看惯了金钱把人变成鬼的恐怖故事,更可能是因为 TIFF 现在的票太难买,只能买到正数第二排的票,离银幕近到看不见完整画面,啥都是低清,极为影响体验,唯一的好处是能看到超近距离的赞郁真人,但听不懂韩语,看见真人也没啥帮助,只能说我还是更喜欢分手的决心。
22分钟前
RedLeon
还行
#Venezia82#黑色喜剧的力度把握得很好,所以每当你闪过一丝这会不会有点中产的无病呻吟、真的no other choice吗、这会不会太超过了一点时,都会很快地打消念头,并由这种荒诞为起点去揣磨每个情节的用意。而与一些刻意引导观众去解读却用力过头或言之无物的导演不同,朴赞郁无论是在文本还是在影像上都提供了足够多和深的可解读性来匹配观众的探索欲。影片多次出现的paper和植物意象以及由不同角色说出的“no other choice”都很值得玩味,而就算你第一遍观看时无法意会也不妨碍你享受故事本身。李秉宪表演稳重但偏喜剧,孙艺珍戏份少没什么发挥。更看好影片和导演拿奖。
IS
#LeVieDelCinema 2025【C】关于我们如何阻止树的倒塌。在《寄生虫》的反写中,舒适的镜头推拉和叠化建立起朴赞郁擅长的幽默笔触。但于此同时,对于幽默性的依赖也几近阻碍了人物与情节更加有效的发展。直至最后隐形的“共谋”,风雨欲来绚丽般的镜头花招才伴随着类型语气的真正混杂,但一切为时已晚。当类型的节奏速率被作者沉溺的风格牺牲,那在塑料特效般的“中产生活空间”的塑造,与暴风雨后的人物心境的突变后,我们又能从AI取代人类的call back中获取什么反思呢?
和看预告感觉差不多,没太多新意的剧本拍成这样不错了,是社畜久了所以觉得含义都太明显了么
朴贊郁一直在退步啊⋯要類型不類型,要作者電影又不夠純粹,最後變成四不像。還是回到跟分手的決心一樣的問題,調度無法和故事匹配,就會變成弄巧成拙。
#TIFF25# 可以刷抖音短视频看的东西为什么要让我坐两个半小时(甚至可以直接报出几个拍过类似剧情和风格的号:鬼哥,陈翔六点半….)不是只要荒诞喜剧黑色幽默了物质基础(作为任何批判意识的必要条件)都可以随意生造——造纸厂蓝领工人通通住独栋豪宅大院却因失业陷入极致焦虑——要是把角色行业改为以博士学位为门槛、非升即走的学术界,这个no other choice的心态和逐个谋杀竞争者的行为还有基本的可读性,目前只能看出朴赞郁对劳动剥削和AI时代失业问题的关心远不及顺直中年男的婚姻危机和性焦虑罢了。
四星半。富庶生活一旦过上,低于水位线几日便会全盘溃败。可萝卜坑就那么多,是造坑、抢坑,还是填不满掏不空的为人之坑。在无法失去面前,资产阶级一样是别无选择的韭菜。阶级矛盾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全然是始作俑者让你心甘情愿赴汤蹈火的障眼法。朴赞郁用充满喜剧色彩的黑色暴力笔触,盘剥活着的代价。影像蒙太奇的收放炉火纯青,又留足了商业出口,堪称大师级的调度。李秉宪与孙艺珍的表演甚至之于他们两人的职业生涯来讲都足够巅峰。
对于中产群体好像就逃不出讽刺喜剧的窠臼了,隔靴搔痒构不成严肃性。三场谋杀其实最终说的是一件事,实在是有点拖沓了。能留下印象的也就段子和场面调度。 BKKIFF2025
#TIFF50 我觉得不如预期。好看是好看的,热闹,有笑点,莫扎特23号钢协更是神来之笔,但只是平常的好看,不是朴赞郁式的变态的好看,甚至可以说比前段时间看的《云》也就差不多或者好一点而已,这要是今年最佳只能证明今年横向太弱了。(不过可能成为 b 小将在后姜文时期新的宝典?)但当然也可能因为我作为前老中看惯了金钱把人变成鬼的恐怖故事,更可能是因为 TIFF 现在的票太难买,只能买到正数第二排的票,离银幕近到看不见完整画面,啥都是低清,极为影响体验,唯一的好处是能看到超近距离的赞郁真人,但听不懂韩语,看见真人也没啥帮助,只能说我还是更喜欢分手的决心。
#Venezia82#黑色喜剧的力度把握得很好,所以每当你闪过一丝这会不会有点中产的无病呻吟、真的no other choice吗、这会不会太超过了一点时,都会很快地打消念头,并由这种荒诞为起点去揣磨每个情节的用意。而与一些刻意引导观众去解读却用力过头或言之无物的导演不同,朴赞郁无论是在文本还是在影像上都提供了足够多和深的可解读性来匹配观众的探索欲。影片多次出现的paper和植物意象以及由不同角色说出的“no other choice”都很值得玩味,而就算你第一遍观看时无法意会也不妨碍你享受故事本身。李秉宪表演稳重但偏喜剧,孙艺珍戏份少没什么发挥。更看好影片和导演拿奖。
《JSA》之后的生涯最差!
10.11看完后一直忘了标记,不是很喜欢。。
鲜明的黑色幽默风格,夹杂着对中年焦虑与社会压力的反思。
完全无法进入
9.17釜山电影节开幕片 9.24🇰🇷上映/曾经在手记里说要拍一部可以给女儿这个年龄层看的电影的人又在写老登味剧本,美术与转场很匠心,故事只有50分钟能看,尤其后半看得人尿急。老朴啊拍得这么冗长又男味重又不给女性角色戏份就别蹭寄生虫了好吗……
同样是讲家庭关系与经济困境,真是比《寄生虫》好太多了,对于议题的讨论更复杂深入(但还有继续深挖的潜力)而非简单二元对立,黑色喜剧的效果也非常好,但感觉这次朴赞郁居然有些过于收敛了
🎇29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也“无可奈何”大呼我的“选择有罪”!对比朴赞郁之前厉害的电影功力不知道差了多少(分手的决心确实也不好看)剧本本应该很有趣 反映东亚经济下行失业率飙升 中产家庭支柱四处找工作无果只能杀掉两个竞争对手的黑色幽默故事 可惜比不上朴之前的作品 也忍不住和寄生虫对标 节奏拍摄故事也差太多了 整个故事都在等待一个爆发 到最后也没有 笨拙杀人的拍摄详见雷普利剧版拍得多有趣唯一有趣一点的就是在用修枝方式捆绑人的时候 看到了一点变态朴赞郁的影子everything so boring 而且我也太不喜欢李秉宪了...
查询一下朴赞郁的精神状态吧。。拍的好恶俗好恶心我看的一直在尖叫。。。只能感觉到朴赞郁人老了疯了
TIFF25
25-9-24동탄CGV老朴这次是放弃叙事,专注视听了吗?拔掉坏牙和《疯狂的石头》中小便通常真的是异曲同工。甚至感觉剧本不如《疯狂的石头》。强剧情推进和아재개그太出戏了,除了视听,没有喜欢的点。精英连悲剧也是“精英”级的,是脱离底层的。
韩国人在恐怖喜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