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浅浅岁月》,葉童老师的表演再次深深吸引我,服!
她烦闷吸烟的时候,她喝醉摔倒、在妹妹面前发泄脾气的时候,看不出这位女演员60了,她的动作、身体状态就让你相信,她是一个婚姻失败的中年女人,非常要强可是自己要承受很多孤独。
不需要太多的台词来说服观众,她吐烟圈的一刻,我也跟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哎,情比金坚好讽刺!
静芬决定与麒振离婚后,学园艺、学跳舞、学表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抵御平淡岁月的“残忍”。
葉童老师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细腻,但更加出彩的是,cc的呈现方式让一段这么难熬、委屈的日子有一种诙谐感,她在用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人物的多面性格!
静芬去学写作,文学老师讲到“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女人”后,愤然出走,但是后面又选了林徽因的诗“别丢掉”来读:“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还烧掉了给麒振的信,这里我忍不住哭了,很窝心。
上一次听别人读诗被感动泪目,是余秀华老师朗读自己的作品《我爱你》:“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她们都保存着那份真,都仍相信那一句话。
最后葬礼上,静芬给麒振戴上结婚戒指后,cc飞流直下的那滴眼泪,服!
以前感慨cc的哭戏太有代入感了,她哭我也哭,现在惊讶于1000个角色,她会有不止1000种哭法的演绎。
为什么那滴眼泪让我感觉喷涌而出还能收得住,是决绝的。
在现场谢淑芬老师不知道和影迷说了多少遍“谢谢”,问我们“冷不冷”,为人谦虚友善。
其实,最应该感恩谢老师!
浅浅岁月 (2024)6.12024 / 中国香港 / 剧情 / 萧冠豪 / 叶童 谢君豪值得观看 感悟很多 也有感动~观看“浅浅岁月”首映^_^ 收获了感动无论是电影中的静芬 还是现实中的叶童都让人尊敬 也让我感动和珍惜~世间难得有情人 大爱和包容我很欣赏也许说欣赏是因为自己未必能做到电影里的静芬对世界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不论在什么年龄段都要保持继续学习关于感情这真的很难评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选择只能改变自己不能强求别人 电影剧情是写实的生活中是有很多静芬的存在 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我觉得编剧谢老师真的很棒 尽管她痛苦过挣扎过 内心的委屈和伤痛 不会随着时间消逝但可以与自己和解、与生命和解 我想伤痛依然在那里 一个人的时候翻开它 还是会难过 但当走到生命的尽头一切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只希望你 健康 平安的存在这个世界就好 在谁的身边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剧中的静芬应该是这样想的吧 很多人不能理解 为什么还要去照顾出轨的前夫 但我也能理解了 感情里不是只有爱情 因为有亲情、有青梅竹马的感情 !
我想大多数女性的包容度还是要比男性强大一些 我能理解在父母那个年代的感情 一生就只爱一次 真爱只有一次中年出轨这个题材是 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可能会经历的一件事开始我也不太能理解 剧中的儿女为什么不能站在妈妈这边讨伐一下父亲 在妈妈受伤的阶段不去安慰妈妈但儿女的表现是真实存在的 在青春期的时候家庭发生一些变故 就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身心 也许他们当时有很多的不安和不满 用这种态度、方式表现出来但我想说 在那个阶段妈妈真的很崩溃 孤立无援 面对背叛真的很痛苦 很挣扎 如果此刻正在经历这样家庭的你们 真的要多体谅母亲 因为她的苦真的只有自己消化 那种伤害真的无法感同身受 !
我认为爱和不爱都没有错 错在处理这件事情 之所以需要道德的约束 有一纸婚约 就是你可以不爱我 你也可以爱上别人 但请你体面结束完一段感情 再开始下一段大概让我痛苦挣扎的是 我一直信任的你 我一直觉得要走一辈子的人 偷偷的和别人约定了 没有事先坦白的告诉我 没有让我也先做好退出这段感情的准备 我努力工作 照顾家庭一回头 家被偷了???
另外很喜欢剧中的歌曲 “雪中情”我很小就很喜欢的一位歌手邓丽君唱过~剧中是原唱关正杰的原声 这让电影更有代入感了 !
题外话: 也许很多时候不要太强求自己与他人 把别人的愿望还给别人 与平凡的自己和解 在爱的时候不留余力的付出 在分开的时候也给彼此体面 不说永远说珍惜!
从苏州到上海,从上海到三亚,从三亚到香港,跨越了3300多公里,一路风尘,只为相见。
此次香港之旅,恰逢3月8日,是叶童老师的生日,那我就写一篇影评送给您聊表心意。
关于浅浅岁月这部电影,首先,我昨天(3月7日)是第一次看,虽然听不懂粤语,但我配合着字幕很认真的在看,稍微理解了这部剧的表达以及内核,这部电影整体围绕着“真爱只有一次”的核心思想展开。
关于爱情,古人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现在我们说:“一屋三餐和四季”。
这都是古往今来大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电影中,到处可以看出静芬对麒振的爱。
从离婚后,静芬仍不顾与麒振现任妻子碰面的尴尬,在麒振患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想法设法地逗麒振开心,爱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他们之间永远有一种莫名的默契,从用毛巾垫高龙尾骨到买玩具鱼缸再到麒振失踪,静芬第一个在卖雪条的摊位前找到麒振等等…这些小细节全都诠释着俩人彼此深厚的感情和爱!
然而,从叶童老师细腻的表演中,这种爱更能完美呈现,例如:静芬在麒振的葬礼上一定要让自己送的花圈调换位置,这个行为证明了她心里还是渴望自己的地位被承认的。
另外,静芬在遗体送别环节,刻意假装将头上的白花弄掉,伺机将戒指戴到了麒振的手指上,且计划成功后静芬脸上的那种窃喜与满足…这一切的人物心理,让叶童老师刻画的入木三分,叶童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微表情将静芬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足以证明静芬对麒振依然是深爱,也是情义所在。
整部影片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画面,但就是这样平淡的画面和风格,竟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样的风格才透漏着真实,生活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看完影片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时光清浅,岁月如歌,行己所爱,爱己所行。
作为女性,真爱虽然只有一次,但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我们只管做自己,遵从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干扰和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想这应该就是编剧以及叶童老师想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吧!
很庆幸能获得和叶童老师现场交流的机会,在现场也听到了各位主创老师们关于这部电影的心得。
此次香港之旅,可谓收获颇丰。
回顾影片,我将对这部电影的感悟总结为两句话~岁月浅浅,余生漫漫。
粗茶淡饭,一半一半。
叶童老师、各位主创老师,以上为鄙人浅陋之見,伏候卓裁。
书不尽言,辞不达意,纸短情长,伏维珍重!
~卓小柒 2025.03.08
在当下社会,真爱一生只一此一人的人很少,在电影浅浅岁月中主角静芬就是这种真爱一生只有一次的人,主演cc就是静芬这样的人,初恋是你热恋是你,新婚是你,白头是你!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选一人终一生当可贵!
外界的诱惑很多,你能守住最开始的那份真情,从一而终。
但有人从半途而下,去开始另外一段情,有人却一直等待,等你回头的一天,守得云开见月明!!!
主创团队见面
改编自小说《完了,就是 缘》
静芬与麒振
一家四口浅浅,即是有痕迹。
怎么才能让爱在岁月中留下痕迹呢,Sabrina选择用电影的形式。
无论与爱人是否分开,无论爱人的生命是否还继续,只要记得,爱就有迹可循。
这算不上是一个特别出众的故事。
说平淡呢,又触达生命;说简单呢,又用情极深。
但正因为贴近日常,就像是发生在身边人的故事,才更让人感到这部电影的真诚与用心。
如同自己这一趟远行观看首映礼,在人生长河中可能不是最出众的经历,却也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在心里刻下浅浅(并不浅)的印记。
真爱,人生只有一次。
观影过程中,替静芬感到不值,不理解她为什么甘心这么受委屈。
从头到尾,她没有做错过什么,一直为家庭付出。
她不仅仅是妻子、母亲、女儿,她应该更是她自己。
映后与主创团队分享交流的时刻,很想举手提出心中的疑问。
然而,社恐是不敢举手的。
走出影院,慢慢回味这个故事。
静芬的爱,是一种隐忍且深厚的感情,既普通又很伟大。
她原谅,他的爱是流动的。
而她的爱,是心疼、是羁绊、是勇敢、是承担、是宽恕、是包容。
她的真爱,一生只有这一次。
或许,她的真爱,不受时间限制。
爱是坚持,不爱才会遗忘。
至此,爱得到升华,也得到释怀。
完了,就是 缘。
一部好电影,需要好演员相衬。
一份真挚的爱,需要有恰当的落脚点。
静芬的饰演者,叶童,完美承接了这个角色。
淡淡基调之中却很有层次,只有内心丰富、情感细腻、表演精湛的演员,才能体会这份真情,与团队共同完成整部戏的托举吧。
出品人与演员之间,又是怎样的缘份呢?
我在想。
对于一个观影人来讲,并不了解叶童与谢淑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她不是戏中的她,她也不是戏外的她。
而共同作为女性,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觉得爱更有深意。
爱是纪念,纪念一生的爱人;爱是接纳,接纳一切发生;爱是成全,成全Sabrina,成全叶童,也成全所有女性。
这一段行程,我因爱而行。
带着一直未说出口的生日祝福,克制又热烈地望向电影屏幕,以及屏幕前的她和她们。
在仅隔三排座位的距离,感受空气的互换,我无比珍惜这次相遇,相逢已是上上签。
完了,就是 缘。
剧终,得圆满。
浅浅岁月这部电影我从平遥看到香港,影院从圆方到高先,再到九龙塘又一城,只要有放映浅浅岁月的影院我都去看了,影片是手机拍的,如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记录,静芬性格强势,努力为家庭付出,本是青梅竹马 ,奈何麒振抵不住外界诱惑 北上之后在内地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静芬虽然痛苦却坚持不愿意离婚,多年后 静芬终于想开了,放下了,此时却传来麒振病重的消息,静芬又去照顾病重的前夫哥,她说最后这段时间她很开心。
一生只爱一个人的静芬 ,哪怕麒振出轨 她也是只爱他一个人,因为真爱只有一次,一生只有只爱一个人,叶童老师把静芬这个人物演绎的非常真实细腻,看完电影感觉她就是静芬本芬啊!
最后一场,凭电影票还抽到了叶老师签名的明信片🤩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下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我认认真真看过3遍的电影,第一次看有点迷惑,甚至觉得女主有点没苦硬吃还去照顾前夫哥第二遍:对女主静芬满是敬佩,敬佩她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失去自己的最爱,被出轨,仍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一直在不断的充实自己,感受到了女主爱自己爱生活的魅力~第三遍:逐渐明白女主静芬(叶童饰)为什么能够再被伤害后还能一如即往的对前夫以及前夫家人都还是那样的好,因为她是一个拥有足够多的爱的女人,她有足够多的爱能够去爱自己爱丈夫,哪怕被伤害了还是能够因爱去照顾前夫,是我们人人向往的大女主,或许也会有不甘,但是更多看到的是对真爱的理解,真正入心的爱会包容,会克制,会理解,会支持,而不是索取,要求和占有~总而言之~因为她很好,所以她身边的人都会很好❤️❤️
从苏州到上海,从上海到三亚,从三亚到香港,跨越了3300多公里,一路风尘,只为相见。
此次香港之旅,恰逢3月8日,是叶童老师的生日,那我就写一篇影评送给您聊表心意。
关于浅浅岁月这部电影,首先,我昨天(3月7日)是第一次看,虽然听不懂粤语,但我配合着字幕很认真的在看,稍微理解了这部剧的表达以及内核,这部电影整体围绕着“真爱只有一次”的核心思想展开。
关于爱情,古人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现在我们说:“一屋三餐和四季”。
这都是古往今来大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电影中,到处可以看出静芬对麒振的爱。
从离婚后,静芬仍不顾与麒振现任妻子碰面的尴尬,在麒振患病期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想法设法地逗麒振开心,爱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他们之间永远有一种莫名的默契,从用毛巾垫高龙尾骨到买玩具鱼缸再到麒振失踪,静芬第一个在卖雪条的摊位前找到麒振等等…这些小细节全都诠释着俩人彼此深厚的感情和爱!
然而,从叶童老师细腻的表演中,这种爱更能完美呈现,例如:静芬在麒振的葬礼上一定要让自己送的花圈调换位置,这个行为证明了她心里还是渴望自己的地位被承认的。
另外,静芬在遗体送别环节,刻意假装将头上的白花弄掉,伺机将戒指戴到了麒振的手指上,且计划成功后静芬脸上的那种窃喜与满足…这一切的人物心理,让叶童老师刻画的入木三分,叶童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微表情将静芬的爱诠释得淋漓尽致,足以证明静芬对麒振依然是深爱,也是情义所在。
整部影片平平淡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画面,但就是这样平淡的画面和风格,竟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样的风格才透漏着真实,生活不就是应该这样吗?
看完影片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时光清浅,岁月如歌,行己所爱,爱己所行。
作为女性,真爱虽然只有一次,但我们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我们只管做自己,遵从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干扰和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想这应该就是编剧以及叶童老师想向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吧!
很庆幸能获得和叶童老师现场交流的机会,在现场也听到了各位主创老师们关于这部电影的心得。
此次香港之旅,可谓收获颇丰。
回顾影片,我将对这部电影的感悟总结为两句话~岁月浅浅,余生漫漫。
粗茶淡饭,一半一半。
叶童老师、各位主创老师,以上为鄙人浅陋之見,伏候卓裁。
书不尽言,辞不达意,纸短情长,伏维珍重!
~卓小柒 2025.03.08
1 手机拍摄,但别说次。
12岁的小男孩出现时,叶童的惊愕到平静是一个镜头完成的,借着询问小学生的状况讲出了两个人从小学就开始的青梅竹马的感情。
这个段落从剧本、到镜头、到演员表演都十分高级。
之前完全没有交代过还有一个孩子,突然出现,友好地送汤,自己女儿又无意识叫了那个女人妈。
人物整个恍惚掉,又迅速稳住,友好地和孩子讲话,回忆了自己和前夫的小学情谊,一起作弊一起学习。
整场戏一气呵成,你在替主人公心酸的同时又被她的大气和深情打动,一个人怎么可以如此不顾一切地爱另外一个人?
如果自己生命中没有这样共生一般的陪伴,不要遑论人物还想要来生的感情吧。
起初的影调很不舒服,后来知道是为了时间呈现出黄、旧;大家一起吃饭的戏,都是毫无变化的单机位,看起来好像纪录片。
还有大排档的长镜头人杂、墙多也不舒服,但最后在车和地面的缝隙中捕捉到人物的表演,又觉得这个镜头好了。
后来知道是经费紧张,手机拍,明白了一些因为限制而呈现的状态。
2 有几次大家笑出声,酸辣鱼框框剁辣椒,两个女人闹起来时,前夫站起身平息,还有气功大师发完功,两人斗嘴,普通话斗嘴;谢君豪的大体妆;这些细节和女人敏感地争夺一切与后面的妻子有关的权力一样,出自生活,酸也是苦也是。
3 两人吃冰棒,从小到老,再到坐电车小倒叙;雪中情歌词,叮当漫画,小补充;故事讲得仔仔细细,不缺不漏4 不是离了婚就没有感情,不是婚外恋就是渣男,爱谈到最后只是爱,舍不得公婆的媳妇放不下孩子的母亲,现在少了,以前的日子里见过很多。
她们的委屈不自知,也借着女儿的口说出来了。
人物的童年也交代了,被继父常常虐待的小女孩只和数学好的鼻涕虫同桌好。
所以对孩子的几次粗暴、不会沟通,认定丈夫是一生挚爱,都有了来路。
5 亲手在病榻前照顾过,把自己从一段生活中完整地切割过,不是二元地对待感情和事物,大抵会看懂这部电影吧。
6 叶童阿姨值得奖项。
南海十三郎的功底在开始散装的普通话、后期熟练的普通话,还有那些说不上来是懊悔还是惧怕,面对死亡的心境。
《淺淺歲月》在攝影、剪接和節奏幾方面都存在大量問題,後半段有比較好一點,但也只是好一點。
陳果說已經有很多電影是用手機拍的。
這沒錯,但用手機拍不代表就一定粗糙。
剪接和節奏出現問題,這怎麼說也不是手機拍攝的錯。
我沒有聽完整場影後談。
觀影期間,看著這部碎散凌亂、鏡頭粗糙的電影,我還是願意帶著一個良好願望猜想導演的意圖,或者用手機拍攝是想還原生活化景象吧。
可是我這個良好願意是多餘的。
開場不到十分鐘已經讓我如坐針氈。
不必去到年三十團圓飯那場戲,沈家一家四口之間的對話就已經非常有問題。
飾演母親的葉童和子女講話,在電影裡,那一點也不像是日常生活的交談,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話語之間,中間幾乎沒有一點空白。
你以為這樣就奇怪了嗎?
不。
他們的對話完成之後不知怎地,又換上不在場的謝君豪開始另一組對話。
中間沒有一點留白,也沒有一點停頓空間。
正如後來瀕臨婚姻失敗邊緣的葉童打給妹妹(車婉婉飾),這是車婉婉第一次出現在觀眾眼前。
鏡頭切換至站在街頭接聽電話的車婉婉,我並不怪責車婉婉,但那一刻的車婉婉其實沒有任何情緒可以給出來。
葉童和車婉婉講不到兩三句話,這一組戲就完了。
車婉婉在這一場戲就只有一個鏡頭,就是遠景拍著她講一句話。
生硬,突兀。
哦對了。
說要車婉婉我不禁想劇透一下。
這個每次出現都是為了陪姊姊食飯跳舞的妹妹(工具人),最後為什麼沒有出現在姐夫的喪禮上?
是工具人到這個地步了嗎?
前半部戲幾乎沒有一個特寫鏡頭。
許多場景也是用遠景來到拍攝。
明明好一段時間葉童演的角色是情緒爆發的。
用這個完全疏離的視角看著葉童演戲,只呈現出一種巨大的割裂感。
導演是想觀眾用一種疏離態度看這個故事嗎?
看到後段,觀眾當然知道絕對不是這樣。
我可以理解謝君豪和葉離演的角色是青梅竹馬,所以他們的情感根基很深厚。
致使後來謝君豪出軌兼患上重病,葉童還是願意回來照顧他。
可是你要怎樣讓觀眾相信謝君豪演的角色真的有感到愧疚的?
感情的事當然說不準,但如果真的分不下彼此,那當初離婚又是怎樣一回事?
還是說他們到最後真的是摯友?
謝君豪看起來放不下。
葉童也放不下。
在電車上,謝君豪還讓前妻在他死去之後照顧自己不能自理的父母?
這個故事背後的心路歷程,還真讓人好奇。
《淺淺歲月》有一點是非常陳果的。
對不起。
導演是蕭冠豪不是陳果。
可陳果在影前影後都出盡風頭,所以我也繼續講陳果好了。
所謂非常陳果,戲裡其實也用對白表現的清楚。
謝君豪演的沈氏會患癌,就是離開說得一口流行英文、與大陸女人好上的報應。
小三在沈氏病重時還是讓他簽合同,只想著錢。
葉童演的角色是非常有潛質的,但在最後,蕭冠豪拍她拍成一個神經質的女人。
婚姻對一個聰明善良的女人的影響,完全不在焦點裡面。
顧客在餐廳裡面燃燒物件,員工不會來管管嗎?
後面棺中戴戒,任你說如知隱蔽,也畢竟是在大庭廣眾之中吧?
如此浪費謝君豪和葉童,絕對是犯罪。
要說還可以說他們一對子女某程度上也是工具人。
中間很少情感交流在裡面。
第三行有一位女士從頭到尾都在玩手機。
小姐,你真的浪費這部電影了。
這種水平的電影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到的。
請還我一百零三塊。
无意间看到了宣传片,被叶童叶老师真诚的感情流露打动了我,她把爱都给了家庭里每一个成员,她的爱是无私的,我尊重她,慢慢的找回自我,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能看懂她,顾全大局,在浅浅岁月中慢慢亲情血缘胜过任何关系。
#PYIFF 奇妙感受,粗暴看是渣男和受虐狂恋爱脑的故事,但看着看着又被叶童的执念和表演给吸引进去……一生一世一双人,就算万事破败只剩可笑,但还有一个人硬要坚持,怎么不算一种伟大(不是爱情 绝不只是)
陳果老把戲 葉童讚讚
几乎开篇第三个镜头就一眼手机,甚至多机位的戏能看出不是一个型号的手机,视觉体验极差,镜头语言混乱,只能说不好说
@HKAFF2024 被叶童谢君豪骗进了戏院,看完通体不适。。。。一是本次所谓香港首映观影体验奇差,电话响的手机屏幕太亮的,中间数次听到有人呵斥,能买电影节了这么这点观影礼仪都没有。二来都2024年了,怎么还有人在带如此陈旧的观念来拍一部伪情怀手机视频???连吵架都吵得这么cheap,根本就是来荼毒人类感情观,比老奶奶的裹脚布还臭。到头来一套戏得演技能夸,也是蛮惨蛮次
进场前看了豆瓣,决定带上一杯美式进去,但叶童老师演技太棒了,让我只迷糊了5分钟。那个演小三的是抖音大V高矮胖瘦的心心妈妈,我知道她之前是演员,但真是第一次看她演戏,好害怕她和叶童在病床前吵的时候说一句:上链接…怎么说呢,虽然手机拍摄很粗糙,但情感非常细腻,只是我确实没办法接受这个爱情观……老公出轨必须把账算清楚然后拉黑…
剧本摄制导演浪费了陈果&谢君豪&叶童这么好的阵容
为什么要拿手机拍。。。
以为是dv摄的没想到是手机摄影,叶童陈果能接这种片也挺厉害的。
这是一个有关爱和寻找的故事,其中一定有纠缠和坚持,导演说是选了原著小说中间部分展开,他说他想说的是真人真事真爱,但爱这件事是个非常模糊的,真爱是否存在也是“一人一解”,所以倒不如单独看成一个偶发的具体故事,不上升到任何爱情观层面,观感会更好。时而模糊的画面和镜头语言设计倒也挺有意思,毕竟拍电影就是很主观的一件事,开心就好。叶童要拿平遥映后奖了,表演层面是断层的好!
《浅浅岁月》是一部献给生活与亲情的赞歌。它让我懂得珍视当下的每一刻,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温暖。生活或许平淡,但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发现其中蕴藏的无尽宝藏 ,它让我们在平凡中找到力量,在岁月的长河里感受爱的永恒。加油,叶童老师,演的非常棒
不得不承认现在香港的电影已经有点逃不开“土”,但因为是香港又觉得可以理解。直面那些不够“大女主”“女权”的事实,是一种非常有香港风味的凝视。在摇晃的镜头下,没有一个坏人,仿佛港版“谁先爱上他的”。
好看,平遥清流
一流表演,二流剧本,三流摄影,整个观影过程非常纠结,就像一桌山珍海味却只做了半熟一样,前一秒被演员的表演带入戏中,下一秒就被这无打光无调色清晰度如同百度网盘的手机摄影拽出来,说好听点是实验先锋,难听点就是粗制滥造,而且还是陈果监制,监制了啥,好的一点没有,陈果的粗制滥造全齐活了。感觉导演要么没做后期就端出这么个半成品,要么就是某二代玩票,否则无法解释这么好的阵容却呈现出这样抽象的影像质量,如果是故意这样拍,只能说我无法理解这样的美学思想。不得不佩服叶童谢君豪两位演员,这么差的影像丝毫不影响他们表演的光芒,三星全给演员们,真的辛苦了。#HKAFF
这分是给叶童的,没有叶童我压根不会看,不做评价看的人都懂。
詭異而難以捉摸的調色⋯一開始就有點震撼⋯本來以為是什麼風格化處理,但沒想到貫穿了全片的灰臉。震撼的廣角和構圖和運鏡,本來睏得不行竟然看精神了⋯有點獵奇感⋯明明是部電影卻看出了私攝影的放蕩不羈⋯手機拍攝真的有點出戲又出不完的窺探感⋯想說不好吧,竟然不知道從何罵起⋯kind of 神作了⋯葉童演很好,而且這個角色氣質跟我媽太像了⋯其實裡面很多日常的情節真的處理得很不錯(雖然剪輯奇怪又不奇怪的),說普通話的部分也好好玩,真實得不像電影⋯真的是讓人看完存疑而感覺神奇的東西。映後大加分、主創真的好癲好默契又風趣幽默,陳果像喝醉了一樣,笑到我肚痛⋯演員和編劇都好接地(隱藏在觀眾席),看的時候一直玩手機有種被老師抓「出貓」的感覺⋯⋯真的不知道怎麼評這部⋯⋯好神奇好神奇⋯好神奇⋯
#8thPYIFF2024小城之春厅陈果说得好,现在哪来不离不弃一辈子,为什么要原谅出轨男啊?拿个手机拍摄在这诈骗,如果不是叶童和谢君豪我一部藏龙都不想看
第一次看这种很生活化的电影,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至死不渝的爱情渲染,很简单地记录着生活中的普通事,柴米油盐的厨房,家庭成员中的争吵。这个家庭里静芬是主导者,撑着家里的一切,辛酸不易,但她仍然积极向上,不断学习和进步,没有被困难击倒,展现了女性独立上进的状态。虽然遭遇了婚姻的背叛,却仍然在麒振临终前不离不弃,真爱,一生一次,难以割舍。
#HKAFF# 如果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那腐朽愚昧的性别观让人抓狂。如果说这是一个经无数次重提的政治隐喻,那病房内三角混战的主权争夺也有几分画蛇添足的滑稽。吃冰棍镜头的蒙太奇处理得有些巧思。10.22
24平遥国际影展# 一生爱一人从前慢的淳朴情感,可每个路口直接拐向抓马 shot on iPhone log直出…不知是不是1080p但没调色…小城之春的银幕很考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