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说布兰丁是像打磨后的天然石那样“透明又不透明的人”,成为我全片唯一深深记住的台词。
观看过程也想到是枝裕和《奇迹》,奥运会/新干线的时代命题下,一趟没有奇迹降临的旅程。
布兰丁喜欢的游泳选手没有获得好名次,但还是面对观众席击水露出笑容的时候,看得我眼睛模糊了,画面一切,布兰丁也是如此。
看起来简单的台词演绎其实很不容易,而且是在一小时出头的时间里塞下了不少涉及面的情况。
一开始布兰丁在采访时滔滔不绝的介绍自己家庭时,我下意识警惕,担心会像从舌根扯出整副器官那样带出too much information,但最终直到电影结束我也没有感到杂乱和过载,一切都很好。
对比我和我妈都也蛮喜欢的另一部年轻女性导演作品《好东西》,那也是个需要靠台词演绎去捕捉日常细腻情感的故事,可演员间的对话节奏有点差(打比方有些话是犹豫磕巴着说的,不会接那么快,否则会必须要有同等节奏的动作设计去接,消解结束对话时的沉默;有些情感瞬间也是悬而未决的,不会表现得太分明,比起吐露和隐藏自己,普通人更多时候也都是在寻摸着自己,对自己的感情其实并不聪明)。
同时女主一直挂在脸上的内敛尴尬表情和她小老鼠泰菲一样上扬的语气,和台词完全妥帖(有赖节奏的把握,让观众可以去感受表情和语气),如果要形容,我最要避开的词就是木讷傻大姐等等,因为那不是比“木讷”多了一点点灵气,而是在满满当当的灵魂上罩了一层薄云的感觉。
——透明又不透明,柔和的充盈。
薄云没有被导演大手一挥便揭开,把布兰丁在凌晨塞纳河畔倒个底掉,她不带任何领悟地离开巴黎。
除了台词设计,仅为游泳选手的笑容、布兰丁在钢琴前为数不多感到自如而露出的小挑眉(阳光照在她脸上,一瞬间的纯粹),还有让人回忆起旧事的一个人在青旅、在车水马龙中徘徊的样子,也要打出五星推荐~(以及好羡慕影评区的大文豪,明明坐在同一个影院,怎么你们写得那么快又那么好!
)
《巴黎夏日》。
特别平淡的电影,平淡得出奇。
-我承认我去之前是对它带了一些巴黎与法国的想象。
但它什么也没有发生。
-巴黎片总是这样子的,浪漫的故事和偶遇,长段的哲学思索与表达,灵动白皙有才气又瘦削的女主,帅气的男主。
这部片子是所有这些词的反面。
我甚至惊讶于法国人已经在拍摄这样子的女主,而我们的思想似乎还没有跟上。
高大壮,略显粗壮的手臂,镜头毫不修饰的腰线和过于丰腴的身材。
-噢,法国片里面的女主总是很擅长思考和很擅长表达。
她们总是灵气逼人,像精灵一样降临世界。
而女主也恰好是这些词的反义词,笨拙,不擅长表达,语无伦次,很难找到重点,难以和他人辩论,略微讨好型人格,喜欢压抑自己的感受。
-这两次看电影,我很惊讶的是,我还有点不太习惯疫情被拍摄在电影里。
总觉得这还是很近的事情。
这居然已经是5年之前了吗?
五年之前了吗?
-《稍微想起一些》的情境里就是疫情口罩。
《巴黎夏日》也是,疫情,奥运会。
他们竟然已经把巴黎奥运会拍出来了。
-因为携带大件行李而不能进入会场,还被工作人员骂蠢。
四处都是抗议的人,因为反对「他们为了迎接镜头,驱逐了那些不受关注的人」。
因为面对警察的时候没有及时逃跑,而被误当做抗议者抓走。
-里面有一些对话很有意思。
小女孩问女主为什么不生孩子。
女主说,我不适合生孩子,你知道吧,我每天晚上要睡够八个小时才行。
-影像叙事的时间推进快于个体感受的复原。
我们还来不及从过去中抽离,它已经被剪辑成背景墙,成为某种视觉秩序的一部分。
我们还身在其中,却被告知“那已经是过去”。
我想起来那天刷到的帖子,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历史是死人名字。
这句话语的解构使得作者大为震撼并且记在本子上,多年之后和老师谈起,老师其实说的是:历史是使人明智。
-电影已经在拍疫情、剪接抗议、构建奥运景观——而我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彻底告别那种昨日的在场感受。
历史意识的异步性在于,影像、政治、记忆、情感,它们并不是同步流动的。
我意识到我的诧异是什么:我还没有准备好以观众的视角看待那些仍然在你身体里发生着的昨日。
-而那个不再是精灵的女主,主动拥抱了“去魅”的当代。
她不是符号化的女性,也不是审美政治下的观看对象。
她是一个没有能力组织语言的普通人,是情绪粗糙的、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愤怒的个体。
她说不出有力的反抗词句,她只能因为没有及时逃跑被抓走。
-巴黎不再提供浪漫的想象,而开始展现困顿、身份错位与表达障碍, 我们终于进入了一个非浪漫的当代。
优秀的戏文范本。
所有人物都慢慢揭开面纱,且铺垫完整,前后呼应(工整)。
离异带娃的姐姐渴望独自的空间。
主角拥有宁静,孤独,宽容的高贵品格。
她不想要孩子,她说,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呢?
她也有过分享房子和生活的经历,但她不寻找爱情。
几个人物:姐姐和前夫吵架,关于孩子给谁带。
她说到,自己连一分钟都没有。
后来对着别人爆发,摔手机,因为她需要独自空间。
主角是钢琴教师,以前有过伴侣,前史交代的很清楚。
流媒体上发布了游泳明星规律遛狗,主角在河边睡醒后,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明星。
好巧合啊!
游泳馆小哥很温暖,骑着电动车下班。
还有泳池专家。
管理巴黎所有泳池。
他只是提到了一点,但他工作时的背影,他的故事,太有魅力了。
这部电影刻画人都是以这种暖心的、片刻抽取呈现的方式刻画的。
真实现代法国社会图景抽电子烟,女同,泡吧,在tinder上约会阿根廷帅哥,开放(离异的妈妈继续拍拖别人),刷抖音,住青年旅社,游行示威,骑电动车。
太真实太可爱了!
温和清新 留白 举重若轻 呈现人物是慢慢揭开的,看完电影就能像刚和他们吃过饭一样认识他们,呈现社会面貌也是展示而不讨论的。
(怎么看待被赶走的流浪犯?
)
siff 借着抽血的名义溜出来看片,还是错过了半个小时。
只有40mins,也看的我太舒服了。
女主看到的第一眼就让我想到了hdd。
去年的巴黎,让我从女主的局促里也看到自己。
夜晚的半截直上电梯,只有她一个人,而半米相隔的下行电梯上,挤满了巴黎人。
这个镜头只有几秒,但配着舒服的音乐,我竟一下有些泪目。
熙熙攘攘的巴黎,而我只有自己。
很羡慕女主的勇敢,在她主动亲吻游泳馆小哥的时候。
也喜欢他们对话里的默契,“我吃鸡蛋过敏”“哦对不起你一定很难过吧”“也还好”,是我的话,会接的可能是“天啊太可惜了鸡蛋多好吃”啊哈哈哈哈。
“你想进去看看嘛”“不了我不想给你添麻烦”“没事这是我主动offer的”。
最后和小哥草地上躺躺的时候,竟然碰到了偶像遛狗,好自然的打招呼,那一刻,巴黎之行就已经圆满了吧。
没有疯狂的追星,这舒服的状态就像整部片子一样。
诺曼底,和艾美丽在巴黎的帅Gabriel一样的老家,想找个机会去看看。
最后祝hdd下个月新婚快乐
7.6古希腊雕塑被p上篮球,拳击手套等各项运动用具食指像橡胶一样晃来晃去的指路手套奥运会期间借景拍摄的7但画面主体很清楚/不乱利用人群车辆为故事服务7而不是想排除它们的干扰但做不到女主因为背的大包不让进场>但这个背包很鲜艳/所以人群里总能找到她这个视觉焦点竖屏9:16拍的运动员游泳画面7是女主没法现场看,在手机上看的录像青旅真的/卫生不太行>浴室地漏旁边的白色粘液,同一间里也吵吵的,不好入睡记者采访对14亿治理塞纳河结果还是项目取消怎么看,直接讽刺hhh女主讲话抓不住重点啊穿插女主喜欢的运动员的ins安托万前台小哥有点眼熟/像哪个青春电影里见过1叫Luca?
不记得了因为过生日超过30岁的青旅年龄限制而被赶出去1倒霉。
前台还邀请人家填住宿满意表姐姐说奥运期间大家都会给人留宿/因为自己家没有收留客人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让女主留宿,So Sweet刷牙方法都不对哈哈哈女主说小时候被爸爸带来巴黎玩,看了拉雪兹神父公墓,王尔德的墓不就在那儿吗?
父亲死了葬礼在房间里而不是教堂1感觉空荡荡的,有教堂的仪式性生会好些姐姐和ai还是和谁通话?
哦,是和约会对象金毛把女主给闻醒是同父异母组妹女主感觉软软的一只/说话也软软的7挺可爱姐姐有朋友因为奥运期间起义被带出巴黎姐姐边说话边吐电子烟7还能持续到一句话说完,有点神奇姐姐带女儿1但明天要和阿根廷来看奥运会的小伙约会,给女主看Tinder照片)生活多姿多彩啊女主说为什么不要小孩/因为自己一定要睡八小时1可爱捏和女友在孩子上分歧没能走下去7本来想一起来奥运会的姐姐的小孩演员很漂亮,我喜欢这种长相给女主看反抗标语和被拆掉的帐篷标语,奥运会女主蛮守口如瓶的嘛 7 是个很好的朋友7同时她也因此让人觉得很神秘,但她会对侄女聊到前女友姐姐带约会对象回家了)妹妹在外面有点尴尬 谎称自己和朋友待不一起。
活动就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的7奥运会是7电影节也是人群里有一位侧躺着观看的家伙7非常松弛因为票有问题看不了游泳比赛,女主到场馆外看几眼。。
和工作人员聊起来1说到有女士花800欧买了3假票7还迷路n你嘴上有糖粒nい是吗?
りn可丽饼好吃吗?
りn你想进去吗?
nn不了7我不想给你添麻烦nn没关系7是我主动问的りn想下去游子吗?
hい不了りい我开玩笑的り荧光蓝色的游泳池氛围看起来有点暖昧7又有点孤独/环境下人物脸上的光影很好看维护泳池的人/被电工(工作人员)称为巴黎泳池之王工作人员是电工/女主是钢琴教师要走了7女主亲了下电工7很浪漫约好好,第二天晚上七点见阿根廷人第二天给姐姐发了裸照7说现在就在想她)怪怪的姐姐做手链7我加了一颗星7这样就不会太右翼了hhh(回头查一下这个梗女主拿错包了>因为包里有反奥运传单被带走了/行政人员很刻板印象很极端有一种左派的建议在石派铁血行政下不堪一击/对牛弹琴的效果街上走路戏,淡蓝色调很好看但女主的依需求也很多姐姐也变得受不了奥运了)前夫电话骚扰姐姐更独立)但也更有攻击性女主看游泳决赛看哭了/只是我没看懂名次....掠过的钢筋建筑/感觉好孤独啊电工骑电瓶车载着女主穿梭u你明天就要走了?
nn对hn那我们再也见不到了?
り*女主“只是我不是在寻我り了”n只是一个人还是挺难 过的り女主体验过了亲密关系,想换别的方式/想和别人一样。
不想和别、享享@她的@生@活@1电工转过头来的半侧面有点点伊桑霍克年轻 时感觉/但确实更帅这段关系真有点before Sunrise的意思 女主在车站弹钢琴女主坐在海边,半透的吊带被打湿,黏在她身上起了一道有一道褶皱,很美电影一定要表达什么吗?
好像也不一定……这一部好像是展现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是什么结果,好像没那么重要女主最后好像也没有解决孤独的问题,但好像也没关系或许是因为和前女友的分歧,以及短暂借住姐姐这儿生活在一起的冲突让她觉得更想一个人吧我想记住侄女叫alma,她很可爱,感觉也很聪明(虽然电影没强调这一点)这场剧院厅空调好冷啊啊啊啊啊
《巴黎夏日》是一部让我回味无穷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将巴黎的夏日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首先,电影的剧情非常引人入胜。
它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在巴黎度过的夏日,以及他们在爱情、友情和自我成长方面的探索。
电影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开始,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被深入到角色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喜悦、痛苦、挣扎和成长。
电影的结尾更是让人深思,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意义。
其次,电影的导演和演员都非常出色。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将电影拍得既有艺术感又富有现实意义。
他的镜头语言非常丰富,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电影的演员也非常出色,他们将角色塑造得非常生动,让人感同身受。
特别是电影的两位主演,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成功地展现了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成长历程。
此外,电影的音乐也非常优美。
电影的配乐既能够营造出巴黎夏日的氛围,又能够与剧情相得益彰。
每当电影中的音乐响起,都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最后,我想谈谈个人的观影感受。
《巴黎夏日》是一部让我深受感动的电影。
它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苦涩,也让我认识到了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着自己的成长和未来。
总的来说,《巴黎夏日》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地打动了我。
无论是电影的剧情、导演、演员还是音乐,都让我感受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和启发。
#SIFF27 我的上影节场刊【SIFF展映片单-官方推荐】 瓦伦丁·卡迪奇:《巴黎夏日》 8.5分对于一部还没在全球院线上映过、网络评价也屈指可数的作品,便只能通过海报和简介构建大概的印象。
但这部《巴黎夏日》,和我预想的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影片的官方简介是,“体会小镇女孩的巴黎夏日”。
故事拍摄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讲述30岁的布兰丁从诺曼底来到巴黎观看游泳比赛。
本以为会是一部充满热情和戏剧性的作品,但完全没想到会是如此灵巧轻盈,还带着一抹难以忽视的伤感底色。
没有清场打板也没有剧本群演,只是在没有任何提前准备的场景中架一台摄像机,完成最真实的借景拍摄。
从这一点来说,就具备极强的真实感与时效性。
在没有外界助力的情况下自由拍摄,能保证如此之高的角色塑造和影片完成度更是了不起。
喧嚣且忙碌的巴黎,迷失而孤单的自己。
来来往往的游客与观众,为了迎接世界各地镜头而被驱逐的、不被关注的巴黎市民,转而投身反奥运的抗议示威。
盛会之下孤单的个体,夹在左翼与右翼、男性与女性、狂热与冷漠中。
漫不经心的游荡里,人被抽离到过去。
犹豫迟疑之间,乡村与城市好像离了很远。
塞纳河边,本杰明说,“一个人其实也会很孤独吧”。
布兰丁回答到“可是我已经独自很久,不再习惯和别人分享我的房子和我的生活”。
嚼碎了生活的无序,没有倾诉的地方,再就着夜风轻描淡写地咽下去。
热闹是他们的,多巴胺之后,除了普通和善良,我们什么都没有。
《巴黎夏日》一部拍摄于巴黎奥运会期间的小短片,像橘子汽水一样清新治愈。
布兰丁来自海边小城诺曼底,来巴黎奥运会看游泳比赛,却因为背包太大被拒绝入内;住进了青旅的第二天被告知超龄了(只接待18-30岁),请搬走;去了姐姐朱莉家,不是帮带娃就是被姐姐吼;在街头跟前姐夫交接娃还被警察抓了误会她是反奥运分子,虽然最后可能警察更头疼,跟布兰丁实在是唠不下去干脆放了她…走在闹闹哄哄的巴黎街头,布兰丁讨好似的隐藏自己,走出缓慢佛系得略显麻木的步伐。
但假期只有五天,布兰丁终会离开,坐着小电工的紫绿配色摩托,两个边缘小人疾驰在公路上,来到河边享受不那么巴黎的宁静夜晚,布兰丁和小电工勇敢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在蓝调时刻宿命般的见到了她的偶像游泳运动员——虽然不是在赛场里。
她的巴黎夏日过完了,布兰丁在车站演奏她喜欢的曲子,在陌生的掌声中害羞的点头,此刻她完全找回了自己,真正开始享受巴黎。
在布兰丁身上看见了我自己,普通怯懦又善良真诚,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但步履不停,幸运总会眷顾,就像走路快说话也快永远闹闹哄哄的巴黎也会给这个慢小孩一抹温柔,实现她的愿望。
夏天的橘子汽水,气泡温柔炸裂,爽爽的。
女主主页是在社区中午当钢琴老师,有时也接点活。
好不容易休息,来巴黎看喜欢的女游泳运动员的比赛,顺便看看10年未见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并参加8岁侄女的生日。
刚来巴黎就碰壁:存不了大件行李,没进去场馆,被男工作人员说“这种人就是傻,明明票上写了不让带大件行李”。
刚过30那一天就被青旅赶了出去(只接受18-30岁)。
一来就倒霉,唉。
一开始和姐姐一家见面还相当不错,但实际上姐姐家也一团浆糊,姐姐最后因压力过大而崩溃,无意中伤害了女主,女主识趣地离开了姐姐家。
政府不行,社会混乱,塞纳河治理得一塌糊涂,为了市容治安流浪汉被驱逐等等,因此有不少反对奥运的声音。
女主有一次差点被警察当成捣乱分子抓走,在警局据理力争才无事。
她的辩词很牛逼。
只能在露天大屏幕和别人一起观看比赛,偶像在决赛没有取得好成绩,女主很失落。
女主之前是拉拉,最后二人没能走到一起。
晚上在场馆大门偶遇游泳馆男工作人员,他好意邀请倒霉的女主进场馆看看,也算给了她小小的安慰,走之前女主趁其不意亲了他一口。
第二天晚上,从姐姐家离开后与小哥见面。
女主率先开口表示自己现在不想谈恋爱。
二人在野外的草地上睡了一晚以后(没do),小哥在女主醒来前离开了。
在车站弹了会儿钢琴,有几个旁人鼓掌。
回到家,女主向姐姐一家表示感谢,希望他们假期可以来诺曼底。
最后一个镜头,坐在海边看海浪。
总结:原本充满期待地来,最后伤感地走。
生活不易,诸事不顺,美好落空,她和我们好像。
7.5
主观上太喜欢了,客观上打四星没有跌宕的剧情和震撼的视效,只有简单的拍摄方法、舒适的影调和音乐,佐以刚刚好不讨人厌的zz讨论。
巴奥相关的建筑和场景勾起很多我自己的情绪记忆,本人的巴奥之旅的底色确实是遗憾和泪水。
我看她就像看我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干成,又好像什么也没落下。
这片子用含蓄但饱满的生命力带给人希望——我们透过旅程和她者,走向更加舒展的人生。
【C+】不太想看这个。我的那个巴黎夏日实在太盛大与美好,太多的家庭叙事只觉得是对时间的浪费。
30th BIFF 巴黎奥运最《北京好人》的一集,银幕上是游离在盛世之外的《巴黎i人》,银幕外是独自在海云台一带闲逛整两天的我,我也将倾情为大家演绎《釜山秋日》。
“为了迎接镜头,他们驱逐没人关注的人。”泪目孤旅,沁心夏日,太真实太勇敢了,堪称今年北影节最美收获了,女导演才最懂女人啊,女主布兰丁可爱善良豁达通透(就像拉扎罗),她的“巴黎奥运奇遇”影射的是这个自相矛盾的时代与无所适从的芸芸众生,宏大话语背后往往是被忽略的边缘群体,大时代背景下我们人人都是布兰丁,别怕,你终会找到你的路然后抵达幸福……PS,电子配乐就像怀旧的晚风,整体有种《巴黎夜旅人》的肆意挥洒缱眷温柔(两部电影编剧都是玛里埃特·黛塞尔),结尾一幕与《晒后假日》海报神似。卢米埃影城(长楹天街)@15thBJIFF
【BJIFF15-14】巴黎假日都在说这个人见人爱的女主是infj,但是…还在一个人旅行到处走,偶尔还会住青旅和短租,还在为竞技体育那些戏剧的瞬间泪奔,并因为周遭没有人懂自己而恍惚,还会看到清晨醒来的女主河边偶遇自担同感幸福…看的时候淡淡的,女主太包子太懵懂,很难不恨其不争,但不争就是她跟这个世界最大的抵抗了。最难忍住,是她邀请姐姐跟自己一起看比赛,却被对方发脾气,最后她挤在露天放映人群里,看喜欢的运动员比赛,镜头一转,眼底有慢慢浮起的累。我为了看你而来,哪怕在场外。“我无法生孩子因为我想每天睡够八小时。”“我不想和任何人分享我的房间和我的生活。”“我在寻找的不是爱情。”
比较简单
SIFF2025|2025清新之作,是这个下行时代所需要的轻盈与独善其身,或有关照到被摄影机隐去的都市人,而小切口也注定了缺乏系统的更深刻的力量
北影节露天放映,声音弹射在附近楼房上形成回声,像是巴黎街边阳台上嘁嘁喳喳的法国人,美妙的体验。
“你为什么不生小孩呀?”“因为我每天都要睡够八小时。”
看着结尾的海浪一层层扑过来,正好刮来一阵微风,一切都刚刚好(记录我的第一场露天电影
高情商翻译:巴黎夏日。低情商翻译:诺曼底胖丫进城。
BJIFF
#BJIFF2025# 巴黎操办奥运的局促感和女主初来乍到的局促感交相辉映,这段夏日之旅在时而紧张时而松弛的节奏中度过。导演并非有意批判巴黎奥运本身,而是平等地展现了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抵制、无视或者为此而雀跃都合情合理。奥运精神不只存在于赛场之上,更在于激励赛场外的每一个人,更加勇敢地迈出生活中的每一步,这才是奥运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
简单!清新!纯真!大爱!偶尔还政治讽刺一下,举重若轻。剧本落地,表演可爱,画风明媚,音乐也赞!柏林全景单元的片子就这么厉害了,有些主竞赛的反思一下自己配吗?77分钟就足够给人好心情了,那帮子拍俩小时都说不清人话的导演都过来学学吧!
挺好的一片,让我想起猫和老鼠里的曼哈顿奇遇记。
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能让一个人活到三十岁还能这么柔软…羡慕(颜色真好看)
不顺遂的奥运之行,不像宣传片的巴黎(但还是好美,想去了)被以荒唐的理由赶出青旅,又被姐姐的前夫牵连因为反奥运活动被抓。离开前夜与陌生人在湖边谈话:“我没有在寻求爱情”“我不想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我曾经有过,像其他人那样,但现在我想,我为什么要和其他人一样呢”。
27thSIFF 官方推荐世界首作 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 第六部 + 75th Berlin 视点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极简叙事,可爱木讷的女主似乎跟快节奏、多元复杂的社会格格不入,人与人之间禁不起也不必推敲,姐姐姐夫多年的同居生活好像也和陌生人的一个轻吻等长,清新明媚的色调,搭配呆呆女主不可名状感情的描摹特别好,人与人笨拙地碰撞着、联系着,时效性很强的政治侧写勾起了去年奥运期间的各种有趣回忆🤣松弛感十足又举足轻重的一部小片,适合放在最后一场,看完一个人逛一逛魔都的夏夜。3.5
#siff27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汉化成外地穷酸影迷勇闯曲折上影节绝对爆款(在宛平刷新了上影节最差观影体验,不在沪北胜似沪北,前排玩手机不调暗亮度,迟到二十分钟还有一堆人进场,旁边爷叔更是逆天一会交头接耳一会隔十分钟零帧起手屏摄激光笔点了两次依然无动于衷😅
当代另一种“人约巴黎”。在具体的,微小的事件背后是作为公共事件的新冠疫情以及争议颇多的巴黎奥运会。剧本设计颇为精巧,很多小情节都不经意间透露出作者的社会反思:即便人人表面上都可以拒绝“右转”,但世界却真真正正走在右转的路上。一种普遍的排外、暴躁与忧虑弥漫在巴黎乃至世界之中。
#siff27 若隐若现的女主,仿佛在巴黎的人海中时进时出,就像是俯瞰下去巴黎的树荫,和缓缓上升的蓝色电梯。仍然在看完eva的余味中,跨越4年,在银幕中打卡eva剧场版全系列。《巴黎夏日》vs上海夏日,黏腻的,飘着梧桐絮的夏天,暴雨的夏天,怎样都是虚掷的夏天。